前阵子刷到个新闻,说三成大学生都在用网贷,吓得我赶紧把手机壳里的花呗二维码贴纸撕了。这玩意儿我太熟了,去年这时候我还在网贷的无底洞里扑腾呢。
当时就想换个新手机,手头钱不够。刷到个APP广告写着"5分钟到账",顺手填了资料。真就半小时后收到钱,那会儿还觉得挺方便。结果第二个月账单来了才傻眼——本金加利息直接翻倍。现在想想,可不就是钓鱼放饵么?
这窟窿越补越大。买手机借了3000,还了三个月还剩2800。这时候又赶上要交房租,只好再从另一个平台借。最夸张的时候,我同时在5个平台倒腾钱,头疼的是每个平台还款日还不一样。那段时间手机闹钟设了八个还款提醒,比上班打卡还准时。
有天晚上在办公室加班,突然收到短信提示某平台逾期。吓得我手一抖把咖啡全泼在键盘上,那可是新买的机械键盘。结果那天不光要赔公司键盘,还搭进去200块打车费找24小时维修点。现在那个被咖啡泡过的Delete键,成了我网贷时期的特殊纪念品。
真正让我清醒的是去年过年回家。我妈悄悄问我是不是谈对象了,说看我朋友圈老晒大餐。其实那是为了凑免息分期,每次吃完都得在朋友圈打卡。年夜饭桌上,七大姑八大姨给我塞红包的时候,我手机还在不停震动——全是催款短信。当时攥着红包的手都在发抖,心里跟压了块大石头似的。
后来怎么解决的?说出来真怕你们笑话。我把收藏的球鞋全挂闲鱼,游戏账号也卖了,连年会抽中的空气炸锅都没留。最绝的是接了三个月的代驾兼职,每天凌晨两三点在酒吧街蹲单。有次遇到前同事,人家还以为我改行当司机了。不过别说,这三个月风吹日晒的,倒是把啤酒肚给减下来了。
现在回头看看,那些APP的宣传语全是坑。什么"零压力消费",根本就是"零距离火坑"。利息算法复杂得跟高数题似的,等你算明白早被套牢了。我现在学乖了,所有支付软件都把刷脸支付关了,绑定的银行卡只留余额最低那张。
上个月发小要开店找我借钱,我直接把这段经历讲给他听。后来他说,听我说完比看十集今日说法都管用。真的,网贷这事儿就像玩火,你以为自己能控制火势,其实火星子早把裤脚点着了。
最后给年轻人提个醒:看到"分期免息"先别高兴,算算总价再说;接到贷款电话直接挂,别好奇自己能贷多少;实在缺钱宁可找爸妈预支生活费,也别碰网贷。记住,所有命运的馈赠,早就在APP里标好了利息。
(全文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