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很多朋友都在问,滴滴平台推出的合作贷款产品到底值不值得用?作为和多家金融机构合作的借贷服务,它究竟有哪些隐藏的套路?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滴水贷、马上消费金融等合作产品的真实情况,从申请门槛、利率计算到使用风险,结合用户真实反馈给你讲明白。特别提醒注意查看文末的防坑指南,教你避开贷款合同里的那些「文字游戏」。
打开滴滴出行APP,在「钱包」页面能看到「借钱」入口。目前主要对接的是滴滴旗下滴水贷和马上消费金融的产品。有意思的是,去年还短暂接入过平安普惠,不过现在好像下线了。
滴水贷的资金方其实来自持牌机构,比如重庆西岸小额贷款公司,注册资本可是实打实的7.25亿美元。而马上金融作为正规军,年化利率基本卡在24%这条监管红线附近。不过要注意,不同用户看到的额度差异很大,有的人秒批5万,有的却连5000都拿不到。
操作确实简单,跟着提示填基本信息、刷脸认证,5分钟就能走完流程。但这里有个坑要注意——征信查询次数!有用户反馈只是点进去看看额度,结果征信报告上就多了条贷款审批记录,这事可没在页面明显位置提醒。
需要准备的资料倒是挺基础:身份证正反面、银行卡绑定、工作单位信息。不过自由职业者可能要头疼,系统对收入证明这块查得挺严。对了,如果你是滴滴司机,据说通过率能提高20%左右。
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利率问题。根据实测数据,日利率基本在0.02%-0.05%之间,换算成年化就是7.3%-18.25%。听起来比某些网贷平台良心,但要注意有个别用户反映被收了「服务费」,实际成本可能上浮3-5个百分点。
额度方面,普遍在5000-20万区间,但多数人首次申请也就拿到1-3万。还款方式支持等额本息和先息后本,不过后者需要单独申请。提前还款的话,部分产品会收剩余本金的2%作为违约金,这点在合同细则里藏得挺深。在知乎和黑猫投诉平台看到些有意思的案例。有个广州的上班族说他用滴水贷借了2万,分12期还,结果发现每期要还1833元,算下来实际年利率居然有22.3%,比页面宣传的最高18%高出不少。
也有司机师傅觉得挺方便,接单间隙就能操作,到账速度确实快,半小时内到账的占了八成。不过逾期催收这块,有用户反映第三天就开始爆通讯录,这个处理方式确实有点激进。
第一是征信影响,虽然平台声称「查额度不上征信」,但实际操作中多个用户反馈被查了贷款审批记录。第二是捆绑销售,有用户在借款时被默认勾选意外险,每月多扣89元。第三是额度陷阱,不少人反映还清后额度不恢复,甚至直接被关闭借款入口。
特别提醒注意合同里的「利率调整条款」,有案例显示用户正常还款6个月后,平台单方面将利率从15%提到21%,理由是「风险系数变化」,这个操作是否合规还有待商榷。
如果是短期周转(3个月内),又急需用钱,可以考虑。特别是滴滴司机群体,平台确实会给些隐藏福利,比如优先放款、临时提额等。但要是打算长期借贷,还是建议走银行渠道,毕竟资金成本差着好几倍呢。
有个取巧的办法——用滴滴贷款做资金过桥。比如你房贷审批就差一周放款,这时借个7天短期周转,实际利息可能就几十块,比找民间借贷划算得多。不过这需要精确计算时间,搞不好就会变成长期负债。
1. 点击「查看额度」前,先打电话问客服是否查征信
2. 放款前务必核对合同中的总还款金额
3. 关闭「自动续借」功能,防止还清后自动借款
4. 每月还款日设置提前2天提醒,避免因系统延迟算逾期
5. 保留所有还款凭证,至少保存到结清后2年
说实话,滴滴贷款作为应急工具还算合格,但千万别把它当长期资金池。特别是看到「随借随还」的宣传语时,要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具备随时还款的能力。最近监管在严打互联网贷款乱象,建议大家在申请前,先到央行征信中心打份简版报告,了解清楚自己的信用状况再下手。